把宅男爽文拍成9.1分神作,果然只有他能做到

《头号玩家》

1905电影网专稿 上映四天,票房4.5亿,豆瓣评分飙到9.1。

《头号玩家》彻底火了!

这部影片改编自宅男恩斯特"text-align: left;">能把这样一本书改成大热片,还真想不到比斯皮尔伯格更合适的人选。

《头号玩家》英文、中文原著小说封面

《头号玩家》确实是畅销书,还被翻译成了20种语言没错。但它在迎合了一部分人情怀的同时,也被一些读者认为是"text-align: left;">世界各地的读者中,都有人反感这本书,有人称它为“关于80年代的维基百科”——即那些彩蛋对叙事无用,存在唯一价值就是让读者拍大腿:啊我知道这个!

小电君当时就被它不断抛梗的叙事方式搞得想摔书。

原著作者被《今日美国》称为"text-align: left;">但当斯皮尔伯格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却透过这些梗,被作者对于未来的前瞻性所震撼。为了让更多人接受,他给这部“80年代流行文化史”注入了他所擅长的东西:对未来的渴望和战栗;对创造力的热情;甚至还有对一个孤独而又富有才华的男孩的内心体察。

遥想当年《侏罗纪公园》上映之时,排队买票的观众挤满了几条街,还有人看好几遍。

他们都想再次沉浸在那样的一个场景中:

在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中,翼龙飞过天空,身形庞大的霸王龙悠然越过草原。人和几亿年前的远古生物第一次仅相隔一个屏幕,心中必然涌动着敬畏。

而二十多年后的我们,则有幸隔着一个屏幕,看着一个一半绚烂一半荒芜的未来,激动之情,不亚于当年的那帮人。

这些梦般体验,都要归功于斯皮尔伯格。一个72岁的老人,一个大孩子。

作为一个已经拍到第七部科幻片的著名导演,其中五部成为影史经典,斯皮尔伯格的才华和想象力已经众人皆知。但可能很少人注意到,他在《第三类接触》后就不再自己原创剧本,而是发掘一流畅销小说家的作品并将其视觉化。

比如《E.T 外星人》找来的是女编剧梅丽莎"text-align:center">

《E.T 外星人》剧照

今天小电君想和你们聊聊另外两部经典之作"text-align: left;">作为好莱坞最伟大的商业片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是这么做的……

《侏罗纪公园》

来,试一试斯皮尔伯格牌糖衣?

《侏罗纪公园》是斯皮尔伯格改编的第一部科幻影片, 来自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小说。

它创造了一次票房奇迹。

电影上映后一举拿下了9亿美元票房,成为当时史上最卖座电影。还在当时掀起了一阵疯狂的恐龙热,并启发了一大堆以恐龙和怪兽为主角的电影,如日本的《哥斯拉》。

一部电影能够在短时间大卖,也许只是因为IP或者炫目的特效技术。但是能成为经典,扎实的剧本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原著小说作者迈克尔"text-align:center">

原著小说作者迈克尔"text-align: left;">《侏罗纪公园》中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1970年代开始研究。1984年科学家从140年前的斑驴毛皮中克隆出基因片段,证明了DNA在没有生命的生物组织中是可以复制的。迈克尔一直都在关注这一领域,他花了7年时间在1990年就出版了《侏罗纪公园》。

在电影拍出后,还有人专门去问了英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恐龙研究员Paul Barrett这电影是不是都在胡扯,研究员回复说:“片中许多科学理论其实都很合情合理。就连用上青蛙这一点都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这个领域中相当常用的实验室动物,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它们的基因序列。所以《侏罗纪公园》在当时显得十分前卫。”

这样一本小说拍成电影,必定要大改特改。巧的是,它遇上的就是斯皮尔伯格——好莱坞最会给各种类型的硬货加上糖衣,让其能满足大部分观众好奇心和安全感的导演。

斯皮尔伯格怎么做?

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街边卖茶叶蛋的老奶奶都能理解书中原本专业、晦涩的文字。

比如,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恐龙DNA复原动画”。书里说的特别复杂,但是在电影中用类似flash的方式展现了。

DNA复原术动画讲解版

其次,他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把自己从小就痴迷的恐龙复活,再安利给哪怕对它们从来都不感兴趣的观众。

斯皮尔伯格曾在采访中说:"text-align: left;">他最喜欢的是三角龙。小时候在博物馆看三角龙时,他很同情它,曾幻想它究竟遭遇了什么才会灭绝。所以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就特意设置了一只生病的三角龙。

他找来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光魔工作室打造电脑特效的恐龙,剩下一小部分就出巨资做模型。其中机械霸王龙道具重达12000磅(约5.4吨),启动起来真的能把人压个粉身碎骨。

设计师还从各种动物身上取材恐龙的运动模式。比如《侏罗纪公园》中首个出场的腕龙是影史上第一只完全由电脑特效制作的生物,它两腿离地、仰天咆哮的动作,就取自大象。

腕龙取自大象

最后一层糖衣,也是最厚的一层,是在小说的主题和叙述方式上。

不少影迷都知道,《侏罗纪公园》全部系列加起来,也只是选了小说十分之一的内容来改编。

原著小说除了太多专业知识之外,也是一个黑暗,悲观又残酷的世界,充斥着种种血腥暗黑程度不亚于《异形》的片段。尤其作者态度冷静,毫不留情,认为自然创造人和自然创造恐龙并无本质区别,倒是人自作主张成为造物主,引来的后果也需自行承受。

就像下面这一段原著里的片段,如果搬上了大银幕,估计会让好多家长阻止自己的小孩走进电影院。

"text-align: left;">而斯皮尔伯格则给故事加上了一副柔光镜。省略了不少这部分的探讨,将电影主线拍成人类大逃亡最终胜利的故事,弘扬了人性光辉。让观众体验惊险刺激之后,又在happy ending里大舒了口气。

这样一来,整部电影显得不再尖锐,反而对当时的美国观众起到了心理抚慰的作用。

《少数派报告》

书迷会失望,但我关注的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如果说《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是在用糖浆包裹住一个阴暗的内核;那么对于《少数派报告》,他所做的则是拿起一把小刀,把原本神秘莫测的形状雕刻出一个棱角分明的形状。

《少数派报告》上映之后,收入3.5亿美元,是其成本的三倍。在2016年《好莱坞报道者》评选出的汤姆"text-align: left;">实际上,如果不是汤姆·克鲁斯推荐,斯皮尔伯格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碰这个小说。他在拍这部片的时候就曾说: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对大多数电影来说都不合适,我很确信铁杆书迷一定会对电影失望。

如果说《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是精英式的科幻作家,那么菲利普·迪克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屌丝怪才。他小学退学,中学又退学,长大后也常处于财务困窘之中。写科幻小说成为了他生活的一大支柱,27岁开始写到53岁去世,一辈子出版了44本小说,121个短篇。

菲利普"text-align: left;">他的小说气质独特,关注范围广得让人吃惊。可惜他在世的时候小说大多发表在一些廉价科幻杂志上,一直穷到老,甚至一度吃狗粮度日;去世后才逐渐被认可,还成了首个被美国文学史认可的科幻小说家。《银翼杀手》,《全面回忆》,还有之前的剧集《电子梦:菲利普·狄克的世界》皆改编自他的小说。

《少数派报告》是他的一个短篇小说,特别短,而且主题十分晦涩。估计斯皮尔伯格拿到手的时候也很头大。

那么,怎么改?

一、 先加个50%篇幅的谋杀案吧!

斯皮尔伯格曾说过:“这电影能成,50%靠人物,50%靠不断涌现的神秘谋杀案。”

《少数派报告》小说中只有两场谋杀,而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五场。

小说里的主角虽然也是队长,但却是个50多岁,天天担心自己的年轻属下会把自己的位子给抢了的老头。而电影中的队长汤姆.克鲁斯英俊健壮,毛发浓密,还有着嗑药等不良嗜好。

为了丰富情节,除了谋杀之外,斯皮尔伯格还加入了不少动作元素。

比如,打斗

绑架(先知)

小说中的主角在情节上只有一个核心矛盾,就是找到出路,并没有前史。但在电影里,导演则给主角加入了一个非常要命的前史创伤"text-align: left;">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为了加入关键情节;另一方面也引发观众对曾受过创伤的主角的同情,更好地融入这个本来太过阴冷的剧情。

汤姆汉克斯看着儿子的全息投影

二、 精心打造一个未来世界

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除了脑洞大之外,也以以各种技术不严谨著称,这也许可归因于他虽然兴趣广泛,但从未系统地研究过科技。

比如《银翼杀手》中,就有人嘲笑他在一个人工智能都跟人一样的科技发达时代,还在用着老旧的电视机……

斯皮尔伯格式科幻片,除了情节上的复杂程度,也一定会有跟当下最尖端技术挂钩的技术。他对于制造"text-align: left;">从《E.T.外星人》开始,他的方式就是不光凭借想象力,还找来专家抠细节。

在这部电影开拍的三年签,他就找了包括建筑师、小说家、电脑工程师、生物科学家、MIT院长等不同领域的15个专家,在一间旅店里整整头脑风暴了三天。

他想让这些人给他一些建议,如何才能拍出一个既令人信服,又跟一般科幻片不太一样的未来世界?三天中,他们居然搞出了一份80页的规划,从建筑到科技一应俱全。

他们在1999年想出来的一些发明,竟然在当今的世界都一一成真。

比如3D屏幕,比如虹膜识别认证。

斯皮尔伯格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未来世界:"text-align: left;">相比于菲利普·迪克小说中的悲观,斯皮尔伯格可算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对于那些可能到来的新技术总是充满了热情。他在谈及这部电影时曾说到:“我希望片中所有小技术都成真。我们会有毫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会有自动更新的报纸。”

三、 与观众共情,而不是把他们吓跑

《少数派报告》的灵感来自于菲利普"text-align: left;">而在电影中,这个故事的内核被好莱坞主流价值观取代,变成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丧失希望,应同命运搏斗的求生故事。

小说中一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也被改成了更好接受的设定。

比如在小说里,那几个先知其实都是一些智障,被政府毫无人权地压榨。但在电影中则被改为正常人,以几个犯罪小说家的名字命名。为首的阿加莎以"text-align:center">

把智障改成了女神

这些改动无疑都是减少了迪克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悲观底色和对自我的拷问,以斯皮尔伯格所擅长的"text-align: left;">多年过去,当年被《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斯式大片惊掉下巴的孩子都长成了中年人,没变的好像只是斯皮尔伯格。

在去年的纪录片《斯皮尔伯格》中,小李这样评价年轻时的斯皮尔伯格:

那个亚利桑那沙漠中的小孩,不停地看电视看电影,有一天溜进电影公司,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个动人的好莱坞故事。

而丹尼尔"text-align: left;">我们都有段保质期,而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它偷偷流失掉了。但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可能不是这样。他会一直热爱他的工作,直到死去。

至少从《头号玩家》看来,他们都说对了。


本文标题:把宅男爽文拍成9.1分神作,果然只有他能做到 - 影视
本文地址:www.fk0591.com/content/2-40-0.html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FK娱乐网观点或者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FK娱乐网联系
热门话题
每日一题

鹿晗炒工作室鱿鱼

鹿晗炒工作室鱿鱼

愚人节,艺人们纷纷在微博开启了“愚人节整蛊大赛”~鹿晗说今儿过节发张自拍~他的工作室评论说自己要辞职,结果鹿boss爽快地说准了~后知后觉的工作室哭唧唧发微博说自己要凉凉了,2333~阿信说自己决定要公开了,然而附图看半天也看不出啥名堂来~这种事情他...~~~~~